强忍着讨厌的情绪我必须说:《源泉》是一本好书,不是给大众看的好书。
欣赏却不喜欢,很复杂的感情。
往往读了半个小时就要起来透口气,不高兴时它就会被我摆在床头,连续好几天都不碰一下。
有时候会有种被这块板砖打耳光的感受,更多时候则是一种共鸣的激动。
一本脸谱化的小说、寓言小说,与鲜活的故事是两个维度的存在。
人物的对话如此精彩我的思维都跟不上文字的速度了,有时候真心不懂,连问为什么的地方都找不到,因为谷歌也不知道。
不过,人类的悲剧有时候确实来自思维的懒惰。
兰德确实是把洛克当基督了么?没有成长的经历,那份天才简直堪比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悟空。
托黑写得真不错,聪明得过头了,绝对的腹黑;马勒瑞解释他要枪杀托黑的理由:他拥有一种让他感到恐惧的能力。
兰德一直标榜理性,但把大众的脸谱描绘得这么不堪,似乎又有那么点不理性了。
但有一点却很有道理:大部分人需要别人告诉他什么是好的;托黑很敏锐捕捉到这一点,帮助了吉丁这类“二手幸运儿”,也坑了一大批兰德笔下英雄式的人物,比如马勒瑞。
遇到托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把丫的“拖黑”。
华纳德说:之初,《旗帜》用同样版面同时刊出两则故事:一则引用科学图表讲述一个努力奋斗的年轻科学家从事着有益人类的伟大发明,可他却住在顶楼里忍饥挨饿;另一则采用一幅衣冠不整、表情悲切、耷拉着嘴角的女孩照片,这个女孩是一个已经被执行死刑的杀人犯的心上人,她正等待着私生子的出生。《旗帜》呼吁读者帮助这两个不幸的人。结果它为那个伟大的科学家筹到九美元四十五美分,为那个渺小的未婚母亲筹到一千零七十七美元。现在,你们全都知道了《旗帜》是一份什么性质的报纸。
华纳德又说:如果你让每一个人都坚守贵族操守,你将使他们感到厌恶;如果让他们放纵自我,这会使他们恼羞成怒。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你就会征服他们……性第一,眼泪第二,撩起他们的欲火,让他们哭天喊地——你将会征服他们。
人类的快乐部分源于比较,痛苦比其他人少,自己就快乐。这很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窥探时总是很快乐?无需多说吧。
华纳德和托黑似乎就很喜欢毁掉某个人,如果需要个理由的话,以上或许就可以解释。华纳德会给一个音乐家一大笔钱,雇用一位感伤派诗人去报道棒球比赛,雇用一位艺术家去负责财经新闻,雇用一位保守派人士为工人辩护,然后很欢乐地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先是吸毒,然后自杀;托黑或许更腹黑一点——他有他的专栏,主角洛克这么不受待见,多半受此牵连。
多米尼克·弗兰肯小姐,你还敢再纠结一点吗?多米尼克的确聪明过人、美貌过人,但在采石场仅凭几次远距离的对视,洛克就开始了他对多米尼克的“蹂躏”。对于报复和真爱,我真心是傻傻分不清楚了。
洛克与多米尼克之间的感情,倒是有种令人痛彻心肺的真实感,非常热烈,尤其是加入了华纳德以后,三人的精神交错——深爱洛克的多米尼克家给了华纳德之后,却发现洛克可以与华纳德心有灵犀,自己反倒是有种小三的感觉。他们三人的思想交错融合,只是表现方式的差异,使得最终的结果产生——华纳德力挺洛克,却不能抵挡社会浪潮的群起攻势,最终成为洛克精神的纪念碑。
洛克对嫁给吉丁的多米尼克说:如果你现在和我结婚,我会变成你的全部。那时我将不会想要你。你也不会想要你自己——所以你将不会长久地爱我了。为了说‘我爱你’,一个人必须首先知道如何说‘我’,现在我本可以从你那儿得到的那种屈从,只会让我变成一个徒有外表的躯壳。如果我要求这个,我会毁了你。这就是我不想制止你的原因。我将让你回到你丈夫那儿。
不挑的话,就当作爱情故事读读吧,外加小励志风格,当然,如果你心理年龄还在青春期的话。
真正让我感动的是:洛克对建筑的执着和横溢的才华,以及华纳德对纽约的挚爱——这个曾经的穷报童有这样的志向:如果有一天,纽约遭到战火袭击,我愿意跃到空中,扑向攻击而来的火力,用自己的身体护卫这个城市。
吉丁问洛克:你对我有什么看法?洛克:我对你没有看法。
兰德的个人主义哲学似乎没有源头的,就像她的洛克——那种源泉型的人物——如同石缝里蹦出来一般。那么,除了鼓励那些天生就是源泉型的幸运儿外,那些似乎是“二手货”的人们应该怎么办?
阅读洛克的故事,似乎也给了自己力量,因为别人那样活过,在这个世界里,你已经不是一个人。
或者,能坚持读下来并真正喜欢的孩纸你们都伤不起,就算伤到了,他们内心的巨人也会把你们的自负揍得稀巴烂,不信你们瞧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